社會投資策略
社會投資策略
華碩社會參與的三大核心為「數位包容」、「社會共融」與「環境保育」。為系統性檢視社會活動是否創造社會影響力,華碩延伸社會投資報酬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的社會管理精神,2019年起採用LBG框架收歛與盤點社會公益活動的支出,以量化指標建立效益的評估架構。LBG是由London Benchmarking Group制訂之評估工具,透過LBG Model將協助華碩用系統化的衡量方式,讓社會活動效益透明化,並融入企業策略之中。華碩承諾未來社會活動將以LBG架構做為統一衡量基礎,若特定專案需要貨幣化證據來做為政策評估指標,將會以SROI方法量化分析社會影響力。2021年因受疫情影響,將資源投注於醫療體系之資源,減少實體活動與環境保護志工服務。
-
贊助資金 91%
-
捐贈物資 9%
-
時間貢獻 0%
-
管理成本 0%
-
慈善捐贈 92.5%
-
社區投資 5.9%
-
商業倡議 1.6%
定量追蹤效益
- 2,016 台再生電腦捐贈
- 1,668 小時志工投入
- 捐出超過 20,000 台電腦設備
定性確認成果
- 提升品牌價值
- 優化生活品質
- 傳承知識、文化
社會投資報酬(SROI)管理
過去企業投入社會公益活動,往往只將焦點與重心放在資源投入的多寡,卻忽略了公益活動或CSR專案對於關懷對象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或改變?是否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導致企業未能實際評估活動的效益及成果,也因此無法就量化資訊來管理協助聚焦改善並進而極大化活動的影響力和效益。為了解決永續資訊過於質化與主觀的問題,在2016-2017年我們率先採用社會投資報酬方法,導入社會投資報酬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 概念,即是與現行財務會計之投資報酬概念及實務操作相近,藉由統一衡量方法與報導遵循原則,讓非營利活動也得以產生具決策與管理價值之績效衡量資訊,以評估我們的策略社區投資核心專案—數位電腦再生計畫。

華碩每 1 元新台幣的投入約能產生 5.7 元 新台幣之社會價值
華碩自 2008 年開始投入「華碩再生電腦 數位培育計畫」,以回收淘汰的資通訊產品,委託整修工廠整修成再生電腦捐贈給公益組織使用,建立資源回收再利用之「循環型社會」(Sound Material-cycle
Society)。為衡量此計畫的績效,我們依據2012 年英國政府第三部門再版的SROI指引其計算流程與原則,以完整的六大步驟方法,衡量投入、產出與成果之間所造成的改變關係(Theory of
Change),並以貨幣為統一衡量單位加以表達。最終分析再生電腦數位培育計畫之社會投資報酬,得知我們每1元新台幣的投入約能產生 3.61 元新台幣之社會價值,2019 年評量結果已從 2016 年的 3.61:1 提升至 5.7:1。
2017年華碩發表「華碩再生電腦數位培育計畫社會投資報酬率報告書」,該報告經國際社會價值協會(Social Value International)認證,成為亞洲科技業及台灣第一本經國際社會價值協會(Social Value
International)認證的SROI報告書,亦將成為華碩其他公益專案之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