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環境足跡
廢棄物管理
除了以產品設計朝向循環經濟目標之外,我們在企業營運上也期望達成資源零廢棄。
廢棄物問題是沉重的負擔,未妥善處理將花費政府、企業與社會巨大成本。因此在朝向循環經濟目標上,我們在企業營運上也期望達成資源零廢棄。華碩廢棄物分為一般事業廢棄物及有害事業廢棄物兩類。有害事業廢棄物來源主要為研發物料、廢品等,經由嚴格的分類與管理機制,委託給合格回收業者進行再利用。一般事業廢棄物為上述之外的廢棄物,主要為員工生活垃圾,在妥善回收可再利用的材質,無法回收的部份最終焚燒或掩埋處理。
基於上述管理降低環境衝擊,並藉由提高廢棄物回收及再利用,降低廢棄物進入焚化或掩埋的數量。台灣區近年廢棄物種類及重量如下:
零廢棄物填埋計畫
自2015年起,華碩推動企業總部零廢棄物填埋計畫,該計畫採用UL零廢棄物填埋驗證(Zero Waste to Landfill, UL ECVP 2799),該驗證計畫要求企業內所有的廢棄物流向必須進行合規性管理與回收業者稽核,確認廢棄物經過妥善的回收、再利用、轉化等程序,而非直接掩埋處理。
華碩企業總部廢棄物轉化率於2016年達到「85%廢棄物轉化率含10%焚燒回收」,而成為全球首間消費電子產業企業總部獲得UL頒發零廢棄物驗證的公司,同時我們並進一步承諾將以2020年為下一個標竿,實現廢棄物轉化率達到90%為目標。為了實現此目標,我們展開多項延伸計畫,為廢棄物創造新價值,避免進入焚化處理程序。2019年因華碩第二營運總部大樓啟用,搬遷過程中有較大量的廢棄物產出,而導致轉化率降至72%,預估在搬遷作業完成後可改善。
廢聚乳酸(PLA)創新再造計畫
PLA是由玉米等植物澱粉所製成的聚合物,因為其在使用後可以分解為水與二氧化碳,且加工過程的耗能是現有塑膠的一半,而被視為是理想的綠色材料。但是PLA無法在一般大氣條件下分解,分解過程必須是在特定溫度與濕度下才能進行,此外PLA如果與一般塑膠一同回收,反而會造成其它塑膠的污染,降低塑膠的可再使用性。
透過Zero Waste專案,我們在追蹤廢棄物流向時發現台灣回收體系尚未建立回收PLA再利用的市場,加上堆肥廠不如國外普及,所以PLA回收後大多以焚燒方式處理,而失去PLA原有的綠色特性。
為了解決此問題,華碩特別與供應商合作開發回收PLA再製日常用品的計畫,我們將企業總部所產生的廢PLA容器,如星巴克冷飲杯、摩斯漢堡冷飲杯等回收蒐集,經過粉碎、清洗、染色等工藝重新抽成PLA母粒,利用射出成型製程再製小型辦公用品,將原本要送入焚化爐的廢棄物再製成商品,成為落實循環經濟的最佳案例。
其它再利用計畫